博物馆研学,在行走的课堂中品读世界

发布时间:2024-12-27 19:18:20 来源: sp20241227

原标题:博物馆研学,在行走的课堂中品读世界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实验小学学生在研学课程中观赏动物标本。新华社发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春华学校的小学生在河南自然博物馆参加研学活动。新华社发

中小学生在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文明馆体验制作鱼灯。新华社发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小朋友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1∶1模型)前参观。新华社发

参观者在国家海洋博物馆观看“大河文明”展。新华社发

春光正好,万物复苏,不少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研学旅行的“大课堂”。近日,全国各地的大小博物馆里,中小学生研学团的身影渐渐多起来。学生们在博物馆中与展藏亲密接触,聆听专业的讲解,参与有趣的活动,在一场场知识盛宴中感受历史文化和自然世界的博大精深。

博物馆,不仅是历史文化、自然科学等资源的承载平台,也是发挥教育功能的公共设施。随着近两年博物馆热度攀升,越来越多丰富多彩的博物馆研学线路和产品被推出,博物馆成为广大学生提升精神素养与文化内涵的重要课堂。面对旺盛的研学需求,如何进一步创新形式、丰富内涵,提升博物馆研学品质,成为值得深思的话题。

打造精品,让奥妙的知识立体起来

近日,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设的“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成为研学讲师宋晨光所在团队最关注的展览之一。几百余组(件)来自陆上丝绸之路的精美绘画、雕塑、器物,展现着千百年前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也打动了无数文化历史爱好者的心。“我们的研学更侧重于知识性、互动性强的精讲。很多同学都非常喜爱这个展览,我们每周末都组织一次活动。”宋晨光告诉记者。自2018年创办瓦当教育以来,宋晨光六年来带着孩子们走进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北京古建筑博物馆等多家博物场馆。专业而生动有趣的讲解,使他收获了一大批学生“粉丝”。

如今,“博物馆热”已成为文化现象,博物馆研学热度也持续攀升,丰富的活动、妙趣横生的讲解吸引着越来越多孩子前来。博物馆、研学机构、学校纷纷策划推出各类主题研学,让孩子们在博物馆这个课堂中领略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魅力。

“看,这就是良渚文明的玉琮王。”“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鸠杖杖镦,找到了!”……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的“十大镇馆之宝”主题研学活动上,每位同学都收到了一张“浙博寻宝记”打卡单。孩子们循着线索打卡每一件经典展品,仔细观察并记录下知识点,用心感受文物背后沉淀的历史故事。

“通过自主探索的形式观展和学习,可以让孩子们对文物展品的印象更加深刻。”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纪云飞对记者说。谈起研学旅行的话题,纪云飞提出让博物馆与周边景区和城市融合互动的理念,“我们主动对接合作,推出‘跟着《宋画全集》品宋韵游宋城’‘跟着《富春山居图》游富阳’等研学线路,活动不仅包含博物馆内的专业讲解,还以具有辨识度的文化标识为线索进行延伸,打造文旅融合线路,为同学们带来更立体、更深入的研学体验。”

“博物馆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包括藏品、展览、研究成果等,与校内课程相结合,开发多维度的研学活动。还要注重跨界融合,联合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等公益服务单位,共享资源,打造精品研学产品。”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乔向杰指出。

当前,不少博物馆设立教育中心、开设相关课程,与中小学和高校展开合作,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推进博物馆研学与学校教育融合,引导学生在校园外的课堂中感悟世界、探索历史文化与自然科学知识的奥妙。“博物馆研学活动受欢迎,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已形成新局面,也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物馆教育已成为塑造青少年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重庆师范大学教授武仙竹说。

寓教于乐,让研学的体验丰富起来

胡雅是北京的一名六年级学生,也是位研学旅游爱好者。最近,她和家长一起随研学团来到天津滨海新区,开启了国家海洋博物馆的研学之旅。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他们穿梭于各场馆之间,了解海洋的历史和丰富奇妙的海洋生物。“在这里我们和海洋中的古生物化石近距离接触,学到了很多知识,化石修复活动也很有趣。”胡雅告诉记者。

“近期,我们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研学团队,准备了学习海水质检、探索微观世界等丰富的主题活动。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我们还会继续开展各类互动体验活动,目前来看,化石修复体验活动最为火爆。”国家海洋博物馆教育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

“当前,不少博物馆研学更注重互动体验,注重提高孩子们兴趣的同时,提升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乔向杰指出,博物馆可以设置丰富的互动体验区、科学试验区,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如设置艺术工作坊让孩子们亲手制作传统工艺品或进行艺术创作,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

从知识科普到动手实践,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更激发了青少年的兴趣和思维潜力。在北京汽车博物馆,某小学组织的研学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谈论着自己喜欢的汽车类型。3D造车、创意汽车彩绘、儿童驾驶学校……在各种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汽车文化历史、汽车内部结构、交通法规知识等,还通过研学解锁了更多玩法。家长们也纷纷点赞:“这样研学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孩子边玩边学,对学习的新知识印象更深。”

春天是孩子们亲近大自然的好时机,自然类博物馆的探索类研学也大受欢迎。在重庆自然博物馆,古生物、脊椎动物、地矿等主题的研学课程,以及实践性很强的“儿童独立营”项目,成为近期游客咨询的热点。“孩子们在课堂上可以跟着老师近距离观察蛙类、螳螂、寄居蟹等生物,还可以参加缙云山夜观昆虫、四面山生态之旅等活动,在博物馆专家带领下感受夜观灯诱昆虫的神奇魅力,在与大自然亲密的接触中受到启发。”重庆自然博物馆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专家指出,自然科学类博物馆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资源,研学活动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增加实践类活动,培养学生们探究式学习方式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科学精神和综合素养,充分发挥研学的寓教于乐功能。

创新设计,让“高冷”的文物生动起来

近日,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丰富多彩的夜游活动吸引了很多游客。夜幕降临,身着汉服的专业演出人员和非遗技艺传承人等与游客深度互动,以剧本杀情景创意的形式,让游客与历史人物故事深度交融、深刻感受徽文化的魅力。

“博物馆+演艺”“博物馆+科技”“博物馆奇妙夜”……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创新,博物院研学游的内涵更加丰富。文创产品、数字化呈现、非遗手工体验等纷纷应用在研学活动中,夜宿夜游、寻宝探秘等新奇的活动“圈粉”大量青少年。

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三楼的一间沉浸式数字化展厅最受研学学生欢迎。缓缓展开的屏幕前,3000多年前先民们播种五谷、畜牧渔猎的生活场景被复原再现,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为学子们推开了探索殷商文明的“大门”。殷墟景区研学负责人刘珊珊介绍:“除了先进的技术呈现手段,殷墟博物馆内的闯关游戏、互动投影等也增强了参观游览的体验感和趣味性,让商代生活场景有了具象化表现,同时也让‘高冷’的文物变得生动。”

博物馆研学火热,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如何提供丰富的研学资源、打造更优质的研学产品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纪云飞认为,博物馆应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并将研学纳入博物馆日常工作中,不断创新设计理念,提升文化内涵,促进博物馆研学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要抓住数字化契机,让线上展览与线下观展互为补充,拓展研学产品的广度和深度。

乔向杰指出,应进一步开发互动式的展览和教育项目,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如完善亲子设施和项目,设立专门的亲子活动区域,定期举办亲子工作坊,通过亲子共同参与的形式增进亲子感情。各部门也要完善相关政策,形成协同管理与推进机制,为博物馆研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记者 鲁元珍)

(责编:李昉、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