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绣出幸福花样

发布时间:2024-12-29 09:13:55 来源: sp20241229

  “舟曲刺绣,讲究一针成型。针带着线穿下去,每步都影响‘花儿’的形态。”伴着晨曦鸟鸣,在甘肃省舟曲县曲瓦乡城马村,几名绣娘来到刘三翠家里,向她请教舟曲刺绣的技巧。

  刘三翠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舟曲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她今年73岁,已经和针线相伴了60年。

  刘三翠的手艺传自村里的老人。大伙儿都把花卉作为重要的艺术形象。在刘三翠的屋子里,帽子、荷包等几百件作品上,最多的图案样式就是各种花。2017年,舟曲刺绣被列入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确认了9名省级非遗传承人,其中,刘三翠的经验最丰富。

  牡丹、菊花、荷花、梅花……随着针线一落一挑,十几种姿态各异的花,便在不同的布料上“绽放”,传递出种种美好寓意。

  “舟曲刺绣讲究配线和配色,搭配好,花的‘精气神’才能绣出来。”刘三翠说。

  想要绣好一朵花,得先剪出一朵花。

  这就是舟曲刺绣的特殊技法。无论用哪种针法,刺绣前,都要剪出一个花形纸样。再取来糨糊,把纸样粘到布面上,引针带线,绕着边缘勾勒起来,最终,整个纸样被完全覆盖到刺绣中。

  刘三翠轻抚着绣有牡丹花的枕面说道:“这样做出来的刺绣,立体感更强、更加精细。结合绣上去的其他图案,纹样更加栩栩如生。”

  传统技艺的创新渐成趋势。在东山镇的一家剪纸刺绣工作室里,舟曲刺绣省级非遗传承人王建琴正忙着缝制一款背包。仔细看,她所绣的面料、花样和针法都很独特:以往刺绣多用粗布、棉布等做衬底,而王建琴直接以麻布做底,用锁边的针法,将花儿图案雕琢得更加精细。

  “通过创新针法和载体,舟曲刺绣能够出现更多种类的作品,也更有灵气了。”王建琴很欣慰,创新让更多的年轻人也了解到舟曲刺绣。现在,王建琴还成了当地中小学的兼职艺术教师,把舟曲刺绣教给孩子们。

  刺绣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在峰迭新区的一间手工作坊里,舟曲刺绣省级非遗传承人王秀云正和几名村民谈得热闹——怎么绣长短针?什么配线更合适?在家做好什么时候来交?一下午,她先后接待了十几名村民。

  王秀云的作坊面向所有村民开放,凡是有意愿学或出售作品的,都可以来这里找她。根据技艺水平,王秀云会分配不同的任务,村民们将原料带回家,在农闲时制作,做完交回即可获得报酬,产品由王秀云统一销售。去年,几十名村民先后来到这里参与制作,产品销售额近20万元。

  去年,舟曲县通过非遗进校园、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和主题研学等活动,专题推广舟曲非遗20余场次,并在各类节庆活动中融入舟曲刺绣元素,让这一优秀传统技艺被更多人知晓。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4日 12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