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09:56:40 来源: sp20241227
白晓颖(左二)带队到陆军某部调研(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伴随着嘹亮的军号,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白晓颖大步走进数据研发中心,开始了新一天的军事科研探索。
自2019年加入军队“孔雀蓝”方阵以来,白晓颖攻坚克难、锐意创新,推动解决网信体系建设、数据资源治理、信息服务等领域一系列技术难题,为数据赋能部队战斗力生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攻坚克难挑重担
白晓颖对国防科技事业的选择并非偶然。
出身于军工家庭的她,深深感佩于老一辈军工人为国奉献、忘我拼搏的精神。她本科在西北工业大学就读,毕业后又选择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研深造。从2002年起,白晓颖任教于清华大学。她先后在软件工程、服务计算、数据工程等领域展开大量教学和科研工作,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2019年,听闻新调整组建的军事科学院面向社会广泛延揽人才,白晓颖对国防科技事业的情愫再次被唤醒——“现代战争打的是信息、是智能,这不正是我的专业领域吗?”白晓颖不愿错过这个宝贵机会,圆了自己的从军梦,作为高层次人才加入军队文职人员队伍。
为尽快完成由地方科研人员到军队文职人员的转变,白晓颖一边专注于计算机领域的理论研究,一边主动填补军事信息、军事战略管理等方面知识,不懂就问、不会就学、边学边干。
靠着这股劲,白晓颖迅速了解了军队信息化建设与作战应用等方面的需求,梳理出军事信息等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确定了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
白晓颖曾担任军队某网信建设任务总工程师。这项任务的难点在于,要把多个系统、不同型号的设备集成一体、共同管理、共享信息。此外,在进行数据和应用迁移、升级、适配的同时,还要保证业务系统正常运行。经过8个多月攻坚克难,数十个单位的系统成功“无感迁移”到同一张网,任务圆满完成。
白晓颖以强烈的创新精神,取得了可喜成绩:以重大任务为牵引,组织策划跨领域、跨专业合作研究,探索打通数据链路;完成信息化智能化教学条件建设项目论证,为培养高水平军事科研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科研向战谋打赢
几年来,把自己当“新兵”的白晓颖,深入了解部队,积极融入基层,努力推动科研成果在战备训练、装备试验等领域应用落地,走出了一条“需求—技术—成果—应用—反馈”的路子。
她带领科研骨干深入一线作战部队调研数据需求,了解数据使用情况,开展精准对接服务,为部队既送资源、送数据,又给方案、给技术,开展“点到点”“菜单式”服务。
前不久,某重大专项课题竞标中,白晓颖作为军事科学院代表,与其他军地人员组成联合项目组。她特别注重军事需求,定下向战胜战的基调,赢得了军地单位的一致认可。“越是深入研究,越觉得科技赋能战斗力任重道远。”白晓颖说。
在第四届军事大数据论坛上,白晓颖以“军事大数据综合治理与融合应用”为主题,与军地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适应未来战争军事大数据建设的热点难点、技术途径和发展趋势,受到广泛关注。
面对军事科学数据资源领域“一边是课题攻关急需数据支撑,一边是数据资源一定程度闲置”的现象,她带领团队启动数据资源治理工程,实现数据系统自动采集、分析和生成,打通了不同领域数据的共享通道,大幅提升了科研攻关的质量效率。
倾心教诲育人才
“这个最新学术会议的视频你看看,可能对你的课题有启发”“这本书推荐你读一读,应该对你正在写的报告有帮助”……从研究室同事到新入职研究生,几乎都收到过白晓颖的暖心“推送”。
以学问立身,以人格示范。白晓颖待人真诚和善,但对待科研却非常严格。
白晓颖常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军事科研容不得半点马虎,不能‘差不多’,更不能‘想当然’。”
“刚开始还真不适应,但时间久了,受益良多。”一位同事说,那年,他承担了一项教学条件建设项目。在向白晓颖作阶段性汇报时被问得直冒汗:“各单位的实际现状、矛盾困难、解决办法,都有哪些?如何借鉴地方高校经验?……”
白晓颖带领课题组跑遍了该项目所涉及的单位,与相关人员座谈10余次,最终的项目报告严谨、系统、完备。
在白晓颖的影响带动下,一批高层次人才先后加入“孔雀蓝”,并在重要科研任务中崭露头角。某研究室副主任就是其中之一,“从某研究机构组建时的深入合作,到受她影响加入军队文职人员队伍,对我来说她不仅是领导,更是事业的引路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军队文职人员方阵。我们对军事科研的未来充满希望。”军事科学院军队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介绍。
(魏寅、刘雪涛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30日 07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