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1:23:14 来源: sp2024122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命题,并在《求是》杂志2023年第20期发表同名文章“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是新时代党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向全国“思政课”提出的一项崇高的历史任务,意义特别重大。
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坚定信仰是一项崇高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指引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并将实现伟大复兴。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史就是一部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历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华民族不仅“强起来”,而且加速了中华文明走向“世界文明中心”的历史进程。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引导学生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树立为牢不可破的科学信仰是“思政课”一项崇高的历史使命。主要表现在: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活的灵魂
人类文明新形态和中国式现代化,其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创举。回顾中华文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曾经有过,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曾经有过,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不曾有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基础支撑中国创造了举世震惊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奇迹,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至今仍方兴未艾,势不可挡。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人类史无前例的创举,需要面对、回答和解决的理论难题和道德难题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层次深刻,十分复杂,时时考验着中国人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是一种能够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人文精神与商品意识”“伦理和道德”一体化包容和统一起来的“精神钢铁”。这块“精神钢铁”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和“中国式现代化”融为一体,领先世界,启发世界,奉献世界,是中国人的原创和独创。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走向未来的“精神支点”
对于人类文明而言,“精神支点”(价值信仰)具有难以描述的巨大价值。主要表现在:第一,支撑人类文明生存发展并走向未来。所谓文明是以价值信仰为核心和纽带而建立的生存共同体。“精神支点”是人类文明的“精神内核”和“价值逻辑起点”,支撑文明,并决定其起伏盛衰和前途命运,意义巨大。“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创建中华文明新形态的“精神支点”,支撑中国克服面临的困难,走向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第二,支撑每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人有一个特点——总要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建立在一个支点之上,假如出现两个以上“精神支点”,就会感到矛盾、冲突、困感,惶惶然不可终日。这是人类170万年进化的硕果——逻辑思维和“统觉”使然。因此,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既是为中华文明继续向前发展提供新的“精神支点”,也为每一个中国人提供科学正确的“精神支点”。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大学生走向未来和赢得未来的重要“精神支点”
一般而言,人的行为选择是这样产生的:在一定外界环境挑战和压力下,人的需要和欲望首先发动,人的理性判断力迅即投入判断,从而决定相应的动机和行为。在人的精神结构中,“精神支点”(价值信仰)是人的理性判断力的核心,每遇环境挑战和压力,能够“直接”和“优先”决定人产生某种动机和行为。因此,建立科学正确的“精神支点”是一个人能否“成为人”的关键和根本。一个人能否真正“成为人”,并不主要决定于年龄,而决定于他是否建立起强大的“精神支点”和建立了什么样性质的“精神支点”。这对每一个人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对大学生而言则更为重要。大学生正处于“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能否建立科学正确的“精神支点”必将影响和决定他们现在和未来的行为选择,从而影响和决定他们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思政课”的崇高历史使命必然是,也只能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坚定信仰,并成为其成长成才的重要“精神支点”,他们才会具有更为宽广美好的未来——利国利家,也有利于个人。
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定信仰的路径探索
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定信仰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将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信仰确立为终身奋斗目标
“思政课”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要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坚定信仰,“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坚定信仰,并将其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为之奋斗终身。“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创新者,更要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有力传播者,以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信仰为荣为乐,终身从事创造和引导,痴心不改,一往无前。
(二)创造“思政课”教学的强大“魅力”
“思政课”是教人“成为人”的课程,具有不同于一般知识课的独特“自性”——价值性和修身性,必须具有强大的教学魅力,使学生口服心服。“思政课”教学主要应具有四种教学魅力。这就是:理论魅力——以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征服人;知识魅力——以渊博的知识和事实的力量打动人;艺术魅力——以高雅的艺术力量感染人和熏陶人;人格魅力——以崇高的人格力量折服人。
(三)设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讲座课
回顾中外高等教育史,任何“讲座课”设置都是专门化、尖端化和系统化的,代表本领域的最高学术创造和学术成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域的最高学术创造和最新学术成就,应当设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讲座课。设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讲座课,并不同于举办几场“讲座”,而是设置系统开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学术前沿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为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聘请学有专长的国内一流专家担任“讲座教授”,进行长期的专门系统学习、研究和讲授。其优越性明显,主要是:第一,有利于提升“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研究水平;第二,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水平;第三,有利于凝聚和培养一大批从事“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研究和教学的尖端人才;第四,有利于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国内外传播力和影响力。
(四)坚持“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两家”模式
基于“思政课”的崇高历史使命和教学特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应当具有独特的理想模式——“两家”模式。这就是:第一,“思政课”教师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也即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学习研究和创新的专家;第二,“思政课”教师成为教育教学专家。“思政课”教师应当同时具有“两家”素质和能力,缺少其中任何“一家”的素质和能力都无法胜任愉快。因此,“思政课”教师应当以“两家”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既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基本理论水平,又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成为深受学生欢迎名副其实的“两家”。
(五)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和教学能力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是未来“思政课”教师的预备队。要使“思政课”教师成为合格的“两家”,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应当按“两家”模式培养。回顾以往,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的素质较高,能力较强,但也存在某种不足和短板——“两家”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不够突出。一个时期以来,所谓思政课“热点失语”“解题低效”“实效不高”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家”素质和能力不足。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建设,应当在大力提升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教育教学素质能力上下功夫,不断进行专业培养方案的反思和超越。
(作者:陈秉公 作者:陈秉公 系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央马工程项目首席专家 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