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文化扮靓中国年

发布时间:2024-12-28 06:45:31 来源: sp20241228

2月18日,观众在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益田国际影城选购电影票。 新华社记者 陶 亮摄

2月15日,上海博物馆东馆,观众参观“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上的金面具。 新华社记者 刘 颖摄

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时间之年”,也是内涵丰富的“文化之年”。电影院里看电影,线上线下看演出,非遗大集上买年货,文博场馆里过大年,度假休闲体验民俗……今年春节期间,文化供给更优质、更富新意,文化和旅游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丰富的“文化年货”烘托着节日的喜庆气氛,更扮靓了红火的中国年。

春节档票房再创新高

国家电影局2月18日发布数据,2024年春节档电影票房达80.16亿元,创造了新的春节档票房纪录,观影人次为1.63亿。

这个春节假期,回家乡过年的资深影迷王俊在当地影院看了《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第二十条》和《我们一起摇太阳》4部电影。观影后他的印象是:“春节档影片整体质量不错。”

观众观影意愿较高,大部分观众在档期内观看了多部影片,是今年春节档取得高票房成绩的原因之一。猫眼娱乐市场分析师赖力认为,其他原因还有今年春节档长达8天,头部电影对大盘也有巨大推动作用,“今年春节档整体呈现出‘两超两强’局面:《热辣滚烫》和《飞驰人生》票房超过20亿元,《熊出没·逆转时空》和《第二十条》超过10亿元,档期内破10亿元影片数量是历年春节档最多的。”

喜剧电影及含有喜剧元素的电影占据今年春节档的主导地位。首都电影院副总经理于超认为,喜剧片及含有喜剧元素的电影拥有合家欢属性,更符合春节档的调性,也是近年来更成功、更适合市场的类型,2021年的《你好,李焕英》、2022年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和2023年的《满江红》都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绩。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今年春节档名列前茅的影片有一个共性,它们都聚焦于职场和职场心态、个人选择和奋斗,从而实现与普通人生存状况和感知感受的互动,达成最大限度的共情、共鸣、共振。其中,《热辣滚烫》是贾玲自《你好,李焕英》大获成功后第二部进军春节档并自导自演的作品,引人注目,女主角拼搏向上的价值观具有很强的观影号召力。《飞驰人生2》有前作打底,主演沈腾很受观众欢迎,该片再现了赛车场面,是今年春节档唯一具有显著特效元素的影片。《第二十条》是张艺谋导演第三次进军春节档,影片演员阵容强大,题材源于现实,后劲很足。《熊出没·逆转时空》有动画类型优势和扎实的IP基础,积蓄10年的粉丝黏性较高。

2024年元旦档和春节档都取得了好成绩,电影市场复苏又快又稳,让业内外人士对接下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充满期待。赖力认为,接下来业内在内容制作上会愈发精细化,主题和内容也会更加贴近普通观众。饶曙光表示:“选择档期对影片的票房成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回归到内容生产和艺术创作本身。保障品质、提升质量是国产电影创作和生产的生命线。”

演出市场显著增长

不仅是电影市场,春节期间,戏曲、舞台剧、音乐会等演出市场也“热辣滚烫”。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1.63万场,同比增长52.10%;票房收入7.78亿元,同比增长80.09%;观演人数657.65万人次,同比增长77.71%。

过大年、唱大戏是新春佳节的优秀传统。2月10日大年初一,上海京剧院就在天蟾逸夫舞台陪观众过年。《普天同庆》展现“神仙聚会”,各路神仙送祝福。《老黄请医》丑角挑梁,诙谐幽默的表演逗得观众喜笑颜开。有观众表示:“春节在天蟾看京剧已经是我们家的仪式感。”

作为上海演艺大世界首部贺岁剧,方言话剧《魔都俏佳人》被誉为今年的“沪语”年夜饭大戏。这部具有海派喜剧风的大戏,云集苏浙沪各剧种名家,还穿插了大热电视剧《繁花》的元素,博得满堂彩。据统计,演艺大世界39家演出场所在春节期间共上演80台剧目380场演出。上海交响乐团迎新春系列室内乐、上海文化广场舞剧《永和九年》、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火红中国年》新春贺岁音乐会等一大批精品演出和文艺力作,为市民和游客奉上了甲辰春节美的享受。

在北京,精品演出荟萃春节假期。北京艺术院团带来话剧《正红旗下》《我可怜的马拉特》、戏曲《锁麟囊》《牡丹亭》、音乐剧《西大钟下》《威尼斯商人》、儿童剧《卡酷大计划—许愿龙珠》《口袋神探》等经典剧目;国外团体带来了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爱尔兰踢踏舞《舞之魂》、交响音乐、钢琴名曲等精彩表演。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小型演出场所表现亮眼,举办超1000场演出,占北京演出总场次的80%以上。演艺新空间举办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演出活动,涵盖戏曲、话剧、音乐剧、音乐会等艺术门类。“会馆有戏”打造古韵新声,正乙祠戏楼、颜料会馆、北京湖广会馆分别上演吉祥昆曲《天官赐福》、沉浸式曲艺剧《南城记忆——“老门神”》和评书专场,展现会馆文化活力新场景。

据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数据显示,这个春节,北京市97个剧场举办营业性演出共计248台1513场,吸引观众约31万人次,票房收入4927.5万元。按可比口径,演出场次、观众人数、票房收入同比分别增加24.8%、25.3%、28.2%;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245.7%、41.5%、31.7%。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潘燕表示,新春伊始,全国演出市场开局良好。2024年演出市场将为观众奉献更多高质量的演艺产品,以更加多元的演出加新场景、新模式促进新消费。

文旅消费愈加旺盛

春节期间,各地纷纷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节日更喜庆、更欢快,消费更旺盛。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全国举办“村晚”、戏曲进乡村、新年画活动、图书馆里过大年等群众文化活动约15万场,线上线下约6.69亿人次参与。

2月12日正月初三,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心广场上,“福气暖暖安阳年之‘国潮市集’”火热开市。广场两侧一排排大红灯笼装点着灯谜墙,广场中央一个个展位展示着非遗文创与地方美食,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选购。“春节期间来参观的市民游客很多,不少人选购了文创雪糕、甲骨文冰箱贴等文创产品,今天,我们的文创产品销售额已突破历史峰值。”中国文字博物馆工作人员刘维说。

在北京,新开放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迎来龙年首批观众。“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常设展览上,讲解员带着观众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沿革;“五光十色——故宫博物院藏古代颜色釉瓷器展”中,美轮美奂的瓷器引得大家啧啧惊叹;“沧海撷珠——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珍藏文物展”不仅展品丰富,互动设置也趣味十足,在书法体验互动屏前,许多小朋友排队临摹名家字迹。

喜庆的福字,各种“龙”元素装饰……重庆市沙坪坝书城处处洋溢着新年的气息。这里的阅读区座无虚席,还有不少青少年捧着书,或站、或蹲、或席地而坐,在书店过道、书架旁阅读起来,沉浸在书香中。魏先生抱着一摞科普类图书准备结账,他说,这是送给孩子的“文化年货”。

夜色渐浓,200余组各具特色的彩灯点亮天津杨柳青古镇,神龙出津、抱鱼娃娃、接福纳财……各种造型喜庆的彩灯流光溢彩,游客沉醉在如梦如幻的夜色中。今年在这里举办的第27届杨柳青国潮灯展,将杨柳青木版年画、剪纸等非遗融合在彩灯制作中,还加入了声、影、光、电等新工艺。期间,特色美食市集、民俗表演、冰雪游乐、汉服巡游等活动叠加灯会,丰富了春节夜间消费市场。

浓浓的年味不仅在身边,也通过网络传遍五湖四海。在湖南长沙“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现场,全国各地代表性非遗项目齐聚,鱼灯舞、竹马舞、花鼓戏、踩高跷、舞龙舞狮等具有南风北韵的节目,不仅收获了现场观众的喝彩,也实现了“云”共享。许多自媒体达人通过现场直播,把年俗文化、特色非遗传递给全国观众。

逛市集、看展览、品书香、赏国潮……这个春节“文化过大年”的打开方式越发丰富,新年俗也在不断酝酿。龙年刚刚开启,红红火火的春节文化旅游消费为新的一年注入了满满活力与期待。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