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四川民族地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发布时间:2025-01-01 10:50:33 来源: sp20250101

   中新网 攀枝花6月8日电 (王鹏 汤雁)由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联合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开展的“石榴花开天府情·中央主流媒体四川行”活动于6月1日至7日开展。此次活动走进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见证四川民族地区团结进步的生动画卷,深度感受广大民族地区的飞速发展。

  位于凉山州北部的冕宁县,因“彝海结盟”而广为人知。在彝海结盟纪念馆,一面“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红军旗(复制品),默默讲述着近90年前的民族团结佳话。而位于冕宁县安宁河源头的大桥水库,不仅造福着安宁河两岸的百姓,也同样续写着民族团结的故事。

6月2日,“石榴花开天府情·中央主流媒体四川行”活动走进西昌市建昌古城。记者 王磊 摄

  在西昌市邛海湖畔的建昌古城,西昌市文物管理所研究馆员马玉萍详细介绍了这座古城的前世今生。这里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文物分布多达2400余处。“建昌古城是一个有非常有包容性的古城,这里既有烟火气息,又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马玉萍说,建昌古城展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客观史实,让各地游客在参观游览的同时,感悟中华文化、增进文化认同。

  “我们不管是哪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都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攀枝花市西区清香坪街道路南社区,曾经收养了4个孩子的彝族妈妈陆学英,用朴实的话语诠释着自己对民族团结的理解。路南社区党委书记庞星介绍,社区成立的“我是一颗榴小籽”志愿服务队,在陆学英的带动下600余名各族居民积极加入。尤其是专门开设了一间“陆学英工作室”,充分发挥“一根头发带动一把头发”的作用,促进社区民族团结。

  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也大力促进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凉山州德昌县麻栗镇,种植水稻是当地农民的收入来源之一。58岁的村民马映春说,目前种植水稻的既有附近村庄的汉族居民,也有从二半山区迁下来的彝族老乡,“大伙住在同一个村里,生活习惯相互影响。在我们带动下,原先以放牧为主的彝族老乡也开始学种水稻”。

  2019年12月,德昌县施行行政区划改革,撤乡并镇,附近山上的彝族村寨被划入乐跃镇高丰村。高丰村村民李关秀说,合并以后,大家教会了彝族村民种枇杷,共同致富,“村里汉族、彝族等同胞处起来就像姊妹弟兄”。

6月4日,凉山州德昌县乐跃镇高丰村村民在给枇杷定枝。记者 王磊 摄

  德昌县引进的德昌巨星智慧生猪养殖园区项目,总投资超过20亿元,每年将为市场提供优质猪肉8.4万吨。德昌巨星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蔡建国介绍,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每日用工量达2000余人,基本实现了附近村庄每户有1至2人在项目上务工,“有一个家庭有三个人在项目上干活,三年时间挣了几十万元。项目投运后,还有56名彝族青年在这座现代化养猪场做管理或后勤工作”。

  旅游是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尤其是民族文化在互鉴融通中孕育出的服饰文化之美,备受游客喜爱。在西昌邛海湖畔的大石板古村旅拍门店里,游客能选择彝族、藏族、苗族、傈僳族等民族服饰,体验、打卡、留影,沉浸式感受民俗风情。彝族摄影师里合说:“人们在挑选不同颜色的服装和不同款式的帽子时,能够了解民族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而当远道而来的顾客把照片分享在社交媒体上,也是在推广民族民俗文化。”

  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中心学校,课间操与民族文化的结合,让人拍案叫绝。雄浑的音乐中,孩子们跳起粗犷的“羊皮鼓舞”,充满激情和生机。这个仁和区规模最大的农村民族小学,依托丰厚的地方民族文化资源,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弘扬以“谈经古乐”“羊皮鼓舞”为代表的彝族传统文化,成功创建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我们会继续挖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握文化传承这绮丽的瑰宝,让学校在特色发展的道路上大放异彩。”该校副校长张茂丽说。

  在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果彝族乡三滩村,从法国留学归来的傈僳族姑娘谷艳,思考“在更大的视野下”发扬文化。这几年,她在三滩村建起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尝试把傈僳族文化元素融入吃、穿、住、用、行等生活场景,将傈僳族非遗静态展示与活态传承相结合所创建的工作室命名为“阿木诗依”,在傈僳语中意为“彩虹”。

  在她看来,这道“彩虹”是民族文化“出圈”又“出海”的一扇窗。“阿木诗依”傈僳霓裳作品及传承人多次参加国内比赛、展览,傈僳族服饰还走上T台并获得与国际品牌的合作机会。“一些明显带有民族符号的饮食、服饰、用具先后‘出圈’,分析背后原因总能找到受众内心对于民族文化的共鸣。”她说,是时候将各个民族的文化品牌联合起来,一起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

6月7日,攀枝花市东区兰尖社区各族居民共庆端午节。记者 王磊 摄

  “端午节快到了,各民族在这里过我们共同的节日!”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兰尖社区,攀钢矿业动力厂退休员工钟金荣很是欣喜。在她身后,社区各族居民聚在一起,舞狮、包粽子、制香囊……为端午节作准备。兰尖社区共有居民4291人,包含彝族、土家族、白族、苗族等15个民族。不论是共有的节日还是民族特有的节庆,各族居民都会汇聚在社区内的民族文化长廊共庆佳节,各族文化在交往交流中彼此交融,各族居民也在欢声笑语中团结紧抱,成为“我们”。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四川省切实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民族工作重要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促进各族群众广泛深入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激发了全社会共同团结奋斗、共创美好生活的热情,有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新气象、迈上新台阶,为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广泛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完)

【编辑:李润泽】